弯弯的牛角,墙似的身躯,柱子一般粗壮的腿脚,扑闪扑闪通晓人性的大眼睛,仿佛镂空雕塑一般的鼻子,再加上一根晃悠晃悠活泼可爱的长长的尾巴,这便是故乡的水牛镌刻在我心目中挥之不去的难忘的印象和记忆。乡下农村,对于农家人来说,牛是一种极贵重的家畜,并不是家家户户都能养得起牛,往往一个村里,要四五户甚至十几户人家联合起来共同出资,才能买回一头小水牛犊来,挨家挨户排好时间轮流饲养,待到牛犊长大,一到农忙时节,挨家挨户又会排好时间,牵回牛去帮着主人犁田耙地。栽秧打谷,割麦插禾,一年四季,忙乎到头,牛是很少能够得到休息的,正因为如此,在人们的心目中,牛便也就成为了勤劳辛苦憨厚的代名词了。“大田四四方哦,牛儿走前方。鞭儿舞得勤哟,打在我心上。”最使人难忘的就是故乡农人赶牛犁田的情形了:青山绿水之间,蓝澄澄的天,明晃晃的水田,无边无际,水天相连。水牛颈上枷一付丁字形担枷,一人扶犁,跟在牛的身后,一前一后,和谐统一,仿佛亲如一家共同劳动的兄弟。每天半夜时分,天上的月亮星星还没隐去,夜凉如水,别人正在酣梦之中,就要牵牛下地,大多数时候还要到远离人烟的山野沟壑辛勤劳作,山水之间,天地人和,赶牛人便成为了最为出色的歌者、舞者,赶牛人激情飞扬,赶牛歌活力四射,以天为幕,以地为台,宽阔明亮的水田之中,赶牛人口中不断吆喝着“吃打——吃打——”“踩沟——左转——右转——后退——向前——”手中的长鞭在空中响亮地飞舞,清脆的鞭花宛如青山绿水间柔美的芭蕾,其实那鞭子根本就没落在牛的身上,只在半空中划拉出清脆的声响,便就魔术似倏地迅速收回,或者落在水中,水花飞溅,赶牛的农人疼牛胜过自己。其实,牛是一种通晓人性富有灵性的神奇的动物。小时侯,看电影牛郎织女,那头和牛郎相依为命的老黄牛不但能开口说话,而且还能指引善良厚道贫寒的牛郎娶回美丽的七仙女,甚至,最后天上的王母娘娘从中作梗,强行拆散恩爱的牛郎和织女,死后的老黄牛还能让牛郎担上孩子披上会飞的牛皮,帮助牛郎追撵七仙女,最终成就了一个流传千年万年年年七夕鹊桥相会的凄美传说。有人记住了天庭的凶险和法力无边,有人记住了七夕的浪漫和甜蜜的爱情,有人记住了七夕葡萄架下温柔的呢喃,在我的心中,老黄牛对于主人的忠诚和忠贞,却牢牢地令我感动至今。小时候,家乡也是常常可以看见黄牛的。黄牛没有水牛一样的弯弯长长的牛角,所以,我们根本不用怕它,甚至常常还欺负它。那时候,公社的供销社就有两架用黄牛拉货物的板板车,一位赶车人叫唐学远,另一位赶车人叫罗满堂,每天一大早,晨曦初露,两位辛苦的赶车人便驱赶着两架黄牛拉的板板车大声吆喝着上路了,赶车人是到20多里远的一个叫兴隆区的地方的供销社去拉货的,来来去去四十几里地,往往直到夕阳西下时,两架载满货物的板板车才会步履蹒跚地老人似的沉重地回到永兴场的街上,于是,儿时的我们,大老远地就去追撵那老黄牛拉的板板车,直到卸完所有的货物,我们又会爬上车去,挥舞着长长的赶牛鞭子,大声吆喝着,赶着黄牛,载着我们像古时候春秋战国里的武士一般耀武扬威地游行。直到玩到两位赶车人来收车的时候,我们依旧还没尽兴,又拣拾起那套在老黄牛脚上赶路的废弃的牛草鞋来,绑在自家门前高大挺拔的桉树上,学着电工爬电线竿的样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但是,我们却非常害怕那长着弯弯的长长的牛角的大水牛,水牛是要斗人的,用牛角。马善被人欺,人善被人欺。对于牛而言,居然也是同样的道理。而生命的轮回,对于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公平和公正的。生和死,生即意味着死,而死也许不一定意味着新的生。小水牛出生之时的情景是非常奇妙的,怀孕的母牛生产之时,小牛犊从母牛的pi股里像拉牛粪一样“哗啦”一声喷射出来,在母牛慈祥的目光注视中,在母牛充满爱怜的“哞哞”的呼唤声中,那浑身湿漉漉的小牛犊居然自己努力地动弹着四腿,摇摇摆摆地挣扎着,竭尽全力地站立了起来,还未站稳,却又马上就向旁边倒了下去,据说小牛犊要真正站立起来之前,先要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倒下去一次,据说这就叫传说中的“牛儿拜四方”很是有趣和奇特。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的酒香飘过千年,至今依旧醉人。那是诗情画意的描述。牧童的短笛轻吹,婉转的曲子穿越千年农耕岁月的时光隧道,那是大唐才子杜牧风流倜傥的挥洒。不过,在我的心目中,晨曦初露的清晨,抑或夕阳西下的黄昏,放牛确实是一件非常令人开心的美好回忆。牛是一种怕生的动物,遇见生人,便会警惕地提防。甚至一旦当它觉得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之时,便会如黔之驴一般,愤怒地用自己的牛角来警示对方。但却一般并不主动地进攻。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其实也是狡猾不过阴险的人类的。人类居然发明了烧红的烙铁,狠心地穿过牛的上嘴唇,活生生地烙出镂空的雕塑一般的牛鼻子来,然后套上粗大的缰绳,一旦缰绳在手,就仿佛捏住了蛇之七寸一般,又俨然抓住了人之把柄一样,那牛无论多么刚烈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