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1 / 60)

歧蒙山的夜往往是一片死寂。

山中多巨木,偃盖联接,自根深长成后便遮天蔽地,日月风雨都被它挡去了一大半。一只瘦骨嶙峋的狼走在土坡上,鼻尖贴着地,一边嗅闻一边前行。倏然,大群鸟禽从前方林间惊飞,漫天都是簌簌翅声,狼立刻止步,抬起头,耳朵竖得笔直。

是蹄声,来势汹汹,如闷雷般由远及近,踏乱了这个本该平和的夜。不消片刻,一行骑兵从密林中穿出,甲胄凌乱,形容狼狈,不要命似的奔向上山的窄道。除去马嘶人声外,却另有一片咆哮怪叫如影随形,紧追在骑兵身后。落在队末的几人刚从林中冲出半个马身,胯下战马忽像被什么拖住了般,长嘶一声高高立起。前面的人只闻几道凄惨至极的呼救,回头看时,那几匹战马兀自向前狂奔,只是鞍上不见了骑手,鲜血倾流如注,淅淅沥沥地沿着马匹的毛皮往下淌。

“看什么,都不要命了?”有道沙哑的嗓音高喝:“没看见这怪物是怎样吃人的吗?”

被他一骂,众人无一敢再停留,马鞭子都快抽断了,终于渐渐将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咆哮甩脱在身后。又不知跑了多久,右骁卫将军赵元衡气喘吁吁地控住马缰,回身望向来路。其余兵士见他驻马,纷纷也停下来,心有余悸地相互打量。一骑分开人群,趋至赵元衡身侧,马上的人道:“赵公怎么停在这里,要是那些怪物追上来怎么办?”

赵元衡道:“大王,夜深了,若是我们贸然行路,说不定还会撞上它们。倒不如先找个地方避一避,等到天亮再寻后计。”

被称作大王的是个年轻人,比起狼狈的兵将来,他的冠服还算整齐,只是幞头歪了些,底下是张白皙英俊的脸。他随赵元衡回身望了望,视线所及处墨黑一片,林木的高矮枝条亦如鬼影幢幢。年轻人看得汗毛耸立,道:“这山中到处是妖物,到哪里去找安身处?”

一道清润嗓音答道:“百妖传记载过一则故事,说曾有修为高深的道人往岐蒙山降妖,于山中建成一座道观。其功虽未成,留下的道观能够却退妖鬼。一名误入山中的举子被妖鬼追赶,藏身在观中,侥幸逃过一劫。若我们也能找到道观,或许还有生机。”

赵元衡蹙起眉头:“谬妄野文,当得了真吗?”

说话的人打马徐徐从人群中行出,与狼狈的兵将不同,他袍服洁白,身姿秀拔,蹀躞带上系着一挂碧玉铃铛,面孔隐藏在幂篱白纱之后,语调不卑不亢:“某才质鄙陋,堪用的仅有这些故事。赵将军如有良策,某洗耳恭听。”

路都认不得了,哪有什么良策,赵元衡不再追问,对郦王道:“请大王示下。”

郦王自然全无异议,得到他的首肯后,赵元衡吆喝一声:“继续前行!山中有道观,可以栖身,众人把眼睛都睁大些,倘若有所获,即刻报我!”语罢,便驱马赶至队首,率先穿入山林。郦王被兵将们护在行伍当中,不住左右张望,待到那戴幂篱的青年跑得近了,才关切道:“龙少卿还好么?方才那些鬼东西冲上来时,惊了我的马,以至未能及时看顾你,有没有被吓着?”

龙芝道:“一切都好,不劳大王关怀。”

朝堂上真是难找出可循的。

数朝以前,英宗皇帝遭逢兵乱,仓皇东奔,途中遭遇叛将,所幸被一名道人搭救,得以自全。那道人头戴金莲冠,腰悬碧玉铃,自言有殊能,可以逢凶化吉、转危为安,知天子蒙尘,奉神明旨意前来襄助。

英宗惊异无比,遂将道人留在左右,其后竞果真战无不利、灾厄全消。及至平乱后,英宗以道人为太常寺卿,加授光禄大夫、瑞国公,以示尊崇。君臣相伴数十载,英宗春秋渐高,又问道人能否将异法传承下去,荫及天家后嗣。道人便奉上碧玉铃铛,附以推算之法,请太卜令依法推算,在民间选出童子百名。道士使童子一一上前摇铃,百人中仅有其一能使铃声振响,那一人于是被称作神卿,继承道人的衣钵辅佐下一代君王。

由英宗至今上,龙芝已是第四任神卿了,他的老师早已和道士没什么关系,教授给他的也仅是诗书礼乐而已。他继任时,按常例本不需报至中书省,再经上台议定品阶。然而今上并不信奉福祸阴阳之说,以至唱名后,他成了师徒四代里唯一一个四品官,平日除去本司事务外,再不能像师辈一般于御前侍奉,所受荣宠亦大不如前。直至圣人疾痼,似乎才记起朝中还有这样一号人,凡人总是畏死,天子同为凡人,为之不惜一改作风,重新任用起龙芝来。

郦王是圣人第三子,与太子同为皇后所出,加元服后便封为郦王,出任裕州都督。或许是圣人挂念爱子的缘故,两年后,又徙郦王为沛州都督,沛州与京畿比邻,比起远在江南的裕州,品阶虽无区分,职权却有天壤之别。

两月前,圣人寝疾,遣使急召郦王回西京,以荆山忽现祥瑞为由,诏郦王并太常少卿前往祭祀祈福,右骁卫将军赵元衡领兵护卫。说来也是凑巧,起初有司上疏奏报祥瑞时,圣人本打算亲临荆山拜祭,不料尚未启程便卧病在床,此事就此不了了之。等到郦王回京,才有了这道制敕。不少朝臣以为亲王代行

没有了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