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冰的问题,在改进材质,容易结冰的部位加热等手段下,是可以解决的,可缺氧的问题,目前真不行。氧气的制取,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高锰酸钾制氧,但这种方式制取的氧气,因为含有有害杂质,只能用于工业。可供人吸入的氧气,需要深冷分离法制取。简单的来说,就是直接冷冻空气,因为不同气体的液化的温度要求不同,在不断降低温度的同时,不断将已经液化的气体取出,从而将空气中的各类气体分离。这种方式,首先需求的就是低温。要让氧液化,需要零下一百八十二点九六度。这种温度,以目前新汉的技术实力,只能在实验室实现,还无法规模化生产液氧。目前实验室少量制取的氧气,已经供给了在高原地区作业的人员。目前高原地区的氧气缺口还没解决,肯定还轮不到飞机上用。航空业重要,空军重要,可目前没有高空飞行的必要。可高原那边的哨所和工程人员,在应急的时候是需要氧气救命的!叶霄心中倒是已经有了解决办法。“并不需要氧气。”“在飞机制造的时候,可以把驾驶舱和客舱当做一个整体,保障这个整体的气密性。”“而整个飞机,就相当于套在这个整体上的配件。”“等灵力机械研究部门控制空气的机械,或是机械化的压缩机技术实现,不光能用在高原行驶的车辆上,还能用来给飞机的机舱加压。”“这样就能保持客机的舒适性同时还保障安全性。”“至于具体的工艺,还需要你们慢慢探索。”飞机设计部门的负责人思索了一会后点了点头。“确实没问题,只要有能压缩空气的设备,在空中保障仓内气压,理论上就能解决在高空飞行时对乘客和飞行员的安全保障。”叶霄并没有提战斗机。战斗机为了机动性的要求,肯定是要减轻一切不必要重要,以携带弹药和油料的。压缩机对于战斗机来说,可以用,但完全没必要。一般飞行员只有一人,部分有两人的战斗机,完全可以靠氧气瓶解决问题。而且,氧气的制取工艺正在改进,实验室里正在测试用同时降温加压的设备分离空气。可吸入,医用的氧气变的廉价,是时间问题。不过,客机还是用加压好一点。毕竟,飞机的乘客必然不是专业人员,在乘坐的时候一人带一个氧气面罩,一方面是不舒服,再一方面是有安全隐患。氧气本身就是重大火灾风险隐患。单纯的氧气不能燃烧,可任何能燃烧的东西,在高纯度氧气环境中,一旦烧起来,就是剧烈燃烧。就比如一般环境中,一颗小火星飞到木柴上,大概率是没事的。木柴可燃,但也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行,一颗火星,可能就烫一个小黑点。但在氧气含量高的环境下可就不一样了。
一颗火星,点燃木柴的几率大幅增加。一旦开始燃烧,在高浓度氧气环境下,木柴能烧的比油还猛。空中和陆地都说完,负责船舶设计的部门负责人很自觉的开口了。“海上是真没什么好办法。”“在绝大部分时间,海上的货船,军舰都是能通行的。”“不过速度这一块,是真没办法。”“海上和路上空中不同,不是增加船上发动机功率就能加速的。”“吨位达到一定程度的船,加速减速都是很重要的问题,速度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危险。”“即便用了最新的动力设备,速度能显著增加的也只有快艇和一千吨级的小船。”“一千吨以上的船,想要加快速度,不光是动力设备,船体结构,船身强度,外形等等都要改进,这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事,需要数十年甚至百年的技术积累和不断改进。”“不过,即便是改进,提升主要还是在cao作性上。”“大型船在海上航行收到的限制太多,达到一定速度就是极限,不是通过技术手段能解决的,这是物理学计算出来的极限。”空中还路上都有办法,可海上是真没办法,作为设计船舶的负责人他不得不解释一下,以免在其余领域的技术人员面前跌份。“大型船只的速度问题是没办法的事,我们能提升的只有货运量,抗风浪性能。”“海运最大的优势,就是运送量巨大且成本低廉,比起速度,更重要的是发挥本身的优势。”叶霄开口道。见叶霄能理解他们的难处,船舶设计部门负责人长舒了一口气。叶霄对于船舶设计并不是很了解,不过叶霄知道,原本那个时代,二战航母最高能跑三十一,三十二节。等到了七八十年后,即便是核动力驱动的航母,最快的也不过三十三节,大部分三十节就到头了。技术上,肯定是进步了,不管是动力系统的功率,船体的设计都优化了。可大型舰船的速度,是真没办法。在水面上以超出了某个界限的速度航行,那就不是航行,而是要在水上滑行了。对于大型舰船来说,是做不到的。“未来海上航线主要负责大宗物品运输,海运的运输量和成本,在相当长时间都是最优选择。”“目前的航线,绕中南半岛然后走马六甲,也是最好的选择。”叶霄并没有对海上航线提什么要求。没办法,这是客观现实不允许的。至于在中南半岛上挖一条类似苏伊士或者巴拿马运河一样的运河,直接将南海和西洋连通,叶霄只是想了想就放弃了。首先,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长度能接受,未来新汉占领这些地区,也是要挖运河的。可是挖通中南半岛,无论怎么想,也太抽象了,工程量将是挖通另外两条运河相加的数十倍!而且还有一个必要性问题。没有苏伊士运河,货船想要从古称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