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姜韶华要继续利用赵公公,赵公公也离不开南阳郡的支持。
&esp;&esp;姜韶华微笑着问询:“太皇太后娘娘凤体可好?太后娘娘近来如何?”
&esp;&esp;姜韶华平日和宫中书信不断。不过,纸上写得再多,也不及眼下赵公公亲口说得仔细。
&esp;&esp;“回郡主,太皇太后凤体安康,倒是太后娘娘,隔三差五地总要病一场。”赵公公压低声音,一语双关:“皇上最是孝顺,每次太后娘娘病了,皇上总要亲自伺疾。有时还会耽搁上朝处理政务。太皇太后心中恼怒,发作了一回。自那之后,太后娘娘就病得少了。”
&esp;&esp;姜韶华心领神会。
&esp;&esp;李太后这个人,论政治智慧,和郑太皇太后也就半斤八两。郑太皇太后一直把持着后宫,手还伸进了朝堂。李太后却被压制得不能动弹,心里难免气闷不快。婆媳两个时不时地就要斗上一场。
&esp;&esp;至于结果如何嘛,不用猜也知道。基本都以李太后失败而告终。
&esp;&esp;姜韶华故作不经意地问起了太和帝的情形:“皇上龙体还好吧!”
&esp;&esp;赵公公叹了口气:“别的都好,就是政务繁杂,皇上每晚批阅奏折都要到三更半夜。太皇太后娘娘心疼得很,时常嘱咐皇上早些歇息。可国家大事耽搁不得,总不能事事都扔给王丞相。”
&esp;&esp;偌大的大梁朝,每日要处理的政事要看的奏折堆积如山。王丞相每日会将奏折先过一遍,挑出重要的呈到御前,由太和帝定夺。
&esp;&esp;想坐稳龙椅,不是易事,每日忙到半夜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esp;&esp;姜韶华嗯了一声:“中书舍人们如何?”
&esp;&esp;郡主不是要招赘婿进门吗?当日坚定地拒绝了郑宸和王瑾,现在怎么又关心起他们来了?
&esp;&esp;赵公公目中闪过一丝惊讶,低声笑道:“郑舍人精明干练,王舍人中正平和,颇得皇上重用。李舍人就差了些,高凉王世子依旧爱吃喝玩乐,对政务不甚上心。”
&esp;&esp;姜韶华略一点头,和赵公公继续闲话。
&esp;&esp;直至陈瑾瑜前来禀报:“启禀郡主,薛刺史和薛老夫人来了。”
&esp;&esp;姜韶华笑道:“本郡主这就去相迎。”
&esp;&esp;……
&esp;&esp;自陈长史的长孙和薛刺史的幼女定下亲事,刺史府和南阳王府的走动就密切起来。
&esp;&esp;姜韶华的及笄礼,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妇人做正宾,便请了薛老夫人。
&esp;&esp;在荆州境内,薛老夫人诰命品级最高,德行高不高的,姑且不论。论身份倒是勉强够格了。
&esp;&esp;薛刺史亲自送薛老夫人前来观礼,一来表示郑重,二来,也有表示亲近之意。
&esp;&esp;姜韶华笑盈盈地相迎:“薛老夫人和薛刺史亲自前来观礼,本郡主心中十分欢喜。”
&esp;&esp;随着南阳郡主的声名愈来愈响,薛老夫人对姜韶华的态度也有了彻头彻尾的变化,一脸温和慈爱地握住姜韶华的手,目中满是喜爱:“郡主请老身来做正宾,实在是老身的荣幸和福气。”
&esp;&esp;顺便将身侧的一双少年男女叫了过来:“六娘,七郎,快来见过郡主。”
&esp;&esp;薛六娘敛衽行礼:“六娘见过郡主。”
&esp;&esp;薛七郎薛林也有十八岁了,长身玉立,只看外表也算得上一表人才。薛林没勇气和郡主明亮的眸光对视,拱手行礼:“薛林见过郡主。”
&esp;&esp;姜韶华微微一笑:“都请起身。”
&esp;&esp;十五岁的姜韶华,眉眼彻底长开,容色明媚照人,微笑倾城。
&esp;&esp;薛林被郡主的绝色容光震慑住,脸腾地就红了。
&esp;&esp;第439章 及笄(三)
&esp;&esp;一个时辰后。
&esp;&esp;薛老夫人被扶着进屋歇下。
&esp;&esp;薛林跟着祖母进了屋子里,呆呆地坐在床榻边的椅子上。
&esp;&esp;薛老夫人看孙子一眼,低声笑问:“今日你也见过郡主了,让你入赘南阳王府,你愿不愿意?”
&esp;&esp;“当然愿意。”薛林脱口而出,一张俊脸通红,小声道:“可是,南阳王府里有一位长宁伯……郡主哪里还相得中我。”
&esp;&esp;薛六娘默默看堂弟一眼,心想你总算还知道自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