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贾珩道:“圣上,如今贼寇入境,各地驰援,只会顾此失彼,疲于奔命,以臣愚见,或可属意擅知兵事的枢相、阁臣,总督河北、山东、山西诸军,筹建北面行营,与敌相持、周旋,情报往来于长安、行营之间,军机枢要汇总于圣上案头,只向圣上负责,俟一地有警,调集重兵相援,或可阻挡北虏兵锋。”
&esp;&esp;面对兵锋锋锐的东虏,陈汉目前这种一盘散沙的防守策略,根本不行,最好是联防。
&esp;&esp;在前世明末,曾经出现一个官职,叫做五省军务总理。
&esp;&esp;当然,那是国内义军风起云涌,流寇辗转各地,糜烂数省,单凭一省之力,会出现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病,而为了提升指挥效能所设。
&esp;&esp;“在如今陈汉兵制的基础上,辗转腾挪的空间其实非常小,想办法提高军事运转效率,对边事才有些用,一旦内阁阁臣总督军务,筹建行营,指挥效能将会大大提高……想来,如果按着原著,九省都统制王子腾,后来应也是入了阁的。但王子腾才具不足,也震慑不住各地的总兵、镇将,最终也死得蹊跷。”
&esp;&esp;崇平帝面色微动,就明白了贾珩的意思,也隐有几分动心,默然片刻,说道:“子钰此议可行,只是兹事体大,涉及方方面面,朕还需和内阁商议。”
&esp;&esp;问题在于,派哪位阁臣总督一方?
&esp;&esp;谁愿意离开中枢,去前方都督一方,一旦兵败,这都是责任。
&esp;&esp;崇平帝心头盘算着,本来他也有此念,属意了王子腾,但从目前来看,王子腾为京营节度尚可,想要入阁,还不足以服众。
&esp;&esp;最终心头闪过一人,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李瓒,此卿善知兵事,但有没有这个意愿,坐镇一方,他还不确定。
&esp;&esp;贾珩面色沉静,心头忆起原著的记载。
&esp;&esp;如贾雨村这样的人,最后都能任兵部大司马(尚书),也可以看出陈汉在军国之才的储备上,是十分匮乏的。
&esp;&esp;至于王子腾,从九省都点检,到内阁大学士,可见武勋集团的腐朽。
&esp;&esp;崇平帝思忖已定,抬眸看向对面的少年,说道:“你提调果勇营时,对京营军卒如何看?”
&esp;&esp;贾珩沉吟道:“京营久疏战阵,军纪废弛,不经整顿,恐难堪大用。”
&esp;&esp;这也是他对京营一以贯之的看法,别看剿匪有声有色,但这本来就是二线部队的水准。
&esp;&esp;而剿匪在他之前,可是屡战屡败,连二线部队都不如。
&esp;&esp;崇平帝沉声道:“朕欲以你都督果勇营,整军经武。”
&esp;&esp;整顿京营和编练新军,可以说在这位天子心头同等看重,对前者,只是认为京营还有救,后者纯属是被贾珩的一番新旧体制之论说动。
&esp;&esp;贾珩面色默然,沉吟道:“这……以臣之功勋和资历,恐怕不足以服众,况臣如今提点五城兵马司,已是战战兢兢,唯恐才具不足,难堪其任,况京营乎?”
&esp;&esp;崇平帝笑了笑,目光幽邃几分,说道:“五城兵马司,可以交给五城指挥分责治事,你总揽其事,想来也无大碍,关要在于,如以你都督京营,你能否压服诸将?”
&esp;&esp;说来,也是他方才的突发奇想,果勇营都督牛继宗已被勒令闭门思过,那么果勇营就暂且无都督任事,如能以贾珩检校都督,提点军务,似也并无不妥。
&esp;&esp;当然,所要面临的阻力,主要来自五军都督府。
&esp;&esp;那么,先不委任其为都督,而派其为钦差,掌天子剑,提调果勇营剿捕三辅治下贼盗,俟京畿三辅为之一靖,功成归来,就可顺理成章,都督果勇营。
&esp;&esp;此之谓,暗渡陈仓!
&esp;&esp;崇平帝目光深深,心头定下计来。
&esp;&esp;可以说崇平帝此举就是以皇权,借京畿三辅贼寇肆虐事,绕开五军都督府的掣肘,为贾珩上位铺路。
&esp;&esp;按说此举是要为文官集团大皱其眉的,但还是那句话,因是对兵权的调整,再加上崇平帝对文官集团的掌控力度,内阁一些明眼人,纵使看出门道,也只会沉默以对。
&esp;&esp;至于五军都督府是否有非议,理由都是现成的,珩擅剿寇、神京咸知……
&esp;&esp;其实,经过三河帮一事,珩擅剿寇的印象,已然逐渐深入人心。
&esp;&esp;只要不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