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版主>情欲小说>叶阳大人升职记> 叶阳大人升职记 第118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叶阳大人升职记 第118章(3 / 4)

好。

&esp;&esp;吏部更不敢说话。连尚书兼阁相都被诛了九族,旌旗砍倒,党羽被拔,吏部哀鸿遍野,此时谁为容九淋发声,谁就是附逆。

&esp;&esp;兵部尚书不说话,麾下也随之沉默是金。因着谈家上位的左侍郎周郁观,以为自己这下终于有了当意见领袖的机会,却被尚书程重山一指头摁下:大战方息,各卫损兵折将,亟待休养,而户部拖欠的粮饷尚未到位。周侍郎这么急着出风头,是想得罪新任户部尚书,自己去筹钱发将士抚恤金?还是希望触怒陛下,连带着厌恶疏远谈家?周郁观当即不敢再上蹿下跳。

&esp;&esp;礼部不说话是怕殃及池鱼。他们除了掌管国家五礼、科举、邦交,也负责管理宗教。大岳律规定,除佛教、道教、罗马公教、回回教,其余皆为必须取缔的邪教。而京城天子脚下,竟查出方术之士横流,大行厌胜,将相府也做了巫巢,礼部如何没有疏忽职守之罪?现下叶阳辞的判词不提他们,陛下也似忽略了一般,他们不心怀庆幸,难道还上赶着找骂?

&esp;&esp;刑部有一肚子的牢骚想发。但这三个案子,无不是事关国运的重案,他们一个也没接手,究其根源,还是因为不被延徽帝信任。在其位,不被授其职,这是个极其危险的信号。活多活重时,心里固然骂骂咧咧,但这种骂是有底气的牢骚;而被架空时的心生抱怨,就很难说得清是抱怨还是恐慌了。思来想去,刑部尚书卓炼决定多观望,少开口。

&esp;&esp;工部不说话。地位本就是六部最低的一个,尚书与侍郎还有些分量,侍郎以下全无存在感,甚至背后被冠以“营造贱役”之污名。拿一样的俸禄,顶着最多的白眼,干最杂的活儿,谁愿意多生事端?

&esp;&esp;要说平日里最会生事端的,便是言官了。

&esp;&esp;刺驾案与巫蛊案的审理,完全避开了大理寺与御史台,按理说这长长的一卷判词出来,他们得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审判,鸡蛋里也要挑骨头的。

&esp;&esp;但“大司宪”东方凌,这位身材瘦小、强项又诙谐的御史大夫只说了一句话:叶阳辞是个好小子。

&esp;&esp;“大司寇”大理寺卿齐珉术更简洁,只撂下一个词:法不阿贵。

&esp;&esp;于是言官们也熄了火。

&esp;&esp;整个朝堂万马齐喑足足一整日,终于陆陆续续发出鸣赞之声,颂陛下圣明,赞叶阳学士睿略,骂曾经万人之上的阁相十恶不赦。

&esp;&esp;皇权、相权、台谏之权,从来互相倚恃,又互相限制。

&esp;&esp;在这一场斗争中,士大夫们似乎意识到,他们与皇帝博弈的底气在科举上升、在礼教制度、在舆场清誉、在家族资源,若以上四项皆不占上风,那么皇帝完全可以借着律法与道义的两把屠刀,将他们一个一个斩落马背。

&esp;&esp;而如今这把刀,正操在异军突起的叶阳辞手上。

&esp;&esp;更可怕的是,叶阳辞没有短板,无论出身、资历、功绩、才能、口碑……都无懈可击。

&esp;&esp;只除了与奉宸卫萧珩的风流韵事。

&esp;&esp;但私情不上台面。它上不了台,也就意味着旁人在台上也说不得,说了自己同样不体面。两个单身汉,又无妻族利益争端,旁人除了私下嚼嚼舌根,还真成不了什么攻击利器。

&esp;&esp;正因如此,第二件大事——叶阳辞被一纸圣旨擢升为户部尚书,也就显得顺理成章,甚至是相当克制了。

&esp;&esp;你看,他就升个“地官”,都没去争“天官”,更不攀一人之下的麟阁相位。况且平心而论,谁能比“万家生钱叶阳辞”,更适合担任户部尚书?

&esp;&esp;无人异议。

&esp;&esp;与前年延徽帝示意宁却尘举荐叶阳辞为户部尚书时,整个朝堂的物议沸腾、竞相攻讦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esp;&esp;叶阳辞用两年时间,百万赋银,三桩大案,牢牢把住了朝堂之“势”。

&esp;&esp;“叶阳大人怎么就这么会当官呢?”韩鹿鸣拈着棋子,唉声叹气,“晚生只要一想到要与衮衮诸公打交道,就头疼欲裂。本来晚生立誓绝不入仕,此番形势所逼,就算为了大人,也得赶鸭子上架了。”

&esp;&esp;叶阳辞轻笑一声:“衮衮诸公都是人。你不要想着是和衙门、六部、朝堂、宫廷这些庞然巨物打交道,你只要想着是和一个一个‘人’打交道,与你一样有血有肉、有贪有嗔的人。自然就会了。”

&esp;&esp;韩鹿鸣听着觉得很有道理,但仔细想想还是摇头:“宦海凶险,今后,还请大人多多照拂了,韩鹿鸣胸无大志,唯吾主马首是瞻。”

&esp;&esp;叶阳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