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和水膜温度,同时,根据防冰方式的不同,还需要考虑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热耦合过程……”
随着讲解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公式被常浩南写了出来。
而对面梁绍修等人的眼神,也从一开始的好奇,逐渐变成茫然,最后变成了惊愕和震撼!
他们听懂了。
不仅听懂了,甚至觉得很有道理,并且可行!
多体耗散粒子动力学
“听上去似乎……真的可行?”
“要是能成的话,那我们这飞机可就厉害了啊……”
“……”
经过前面这么一番解释之后,梁绍修等人也都抛弃了刚刚将信将疑的态度。
当然,听懂了,不代表就知道怎么做。
就像读中学的时候刷题,看答案能看懂是一回事,但下次遇到了能自己做出来是另外一回事。
大部分普通工程师出身的人并不对数学和物理理论有着很高的精通程度。
而且从客观现实来讲,就算有真正能够将科学理论和工程实践如臂指使地融合在一起,并做出创新和突破的人,以南郑这个地方的条件也很难留得住。
倒不是说南郑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如何不好,关键还是科研条件,突出一个要啥啥没有,这谁遭得住啊。
所以还是需要常浩南搞定前面的模型算法部分,再由182厂的工程师们完成后续工作量较大的测试、分析和参数调整过程。
“这样,梁总师。”
讲完自己的基本思路之后,常浩南走上前两步,把铅笔放回桌子上: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