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起来……
很快,便有人想到了一个绝佳的点子:
“话说……既然预警机已经能把探测到的目标信息发送给战斗机还有我们了,那可不可以更进一步?”
“就是让战斗机躲在远处发射导弹,打完之后交给预警机引导,接近到目标10公里左右再切换成导弹自身的主动雷达锁定目标,这样完全可以把空对空导弹的理论容许射程增加到400-500公里这个级别,同时还能规避对于战斗机火控雷达性能的要求……”
“噗——”
“咳咳咳——”
常浩南本来正在旁边喝水,结果听完之后直接就喷了出来。
这思路,他可太熟了。
a射b导嘛。
二十年后都还停留在ppt上的设想。
只进行过几次不算完整的测试而已……
放飞自我了属于是。
而旁边一众人此时也顾不上继续讨论,赶紧把呛到水的常浩南扶着坐到了旁边。
“那什么……”
总算缓过来的常浩南把水瓶放在一边,有些无奈地回答道:
“我觉得,要不咱还是考虑一下战斗机用aesa的事情吧。”
“这事比预警机引导空空弹可简单多了……”
新战法试点部队
常浩南的反应,当即引来了一些不解。
毕竟a射b导并不算是个新概念了。
实际上,用机载雷达中继引导军舰或潜艇发射的反舰导弹,这件事情在70年代末就已经成了红海军非常成熟的战术之一。
虽然那会确实也是对方的鼎盛阶段,但单就通信技术而言,21世纪初的华夏没道理不如二十多年前的苏联才对。
于是接下来,常浩南花费了大概二十分钟,才总算解释明白为什么这个“a射b导”实现起来非常困难。
主要是目标性质差距太大了。
水面舰艇,普遍200-300米长,最高不过30节航速,并且只能在二维平面上行动。
飞机,翼展和长度一般都在20米左右,动辄600节甚至更快的速度,还可以在三维空间内闪转腾挪。
后者对目标刷新率,以及通信延迟的要求远远不止前者的20倍。
同理,搜索和锁定这两个过程,对目标刷新率的要求同样天差地别。
所以,给一枚空空导弹提供引导,所占用的带宽很可能比引导反舰导弹,或者把目标信息分享给友军飞机大上两个数量级。
以21世纪初的通信技术,还远没有奢侈到可以把宝贵的数据链带宽分配给这种使用需求。
另外在硬件上,首先还需要给每一枚导弹都安装一套和飞机同级别的机载双向数据链。
随之带来的成本问题可想而知。
即便先把钱的因素排除在外,21世纪初的一整套天线加处理系统,体积也是相当不小。
对于飞机来说当然是随便找个地方就塞进去了。
但在每一寸空间都无比宝贵的空空导弹上,其实不太容易留出一个足够大的空间。
再退一步讲,预警机的c波段雷达本就不是为了火控而设计,精度有限,也不足以把空空弹引导到足够近的位置。
另一面的l波段就更不用说了。
总之,如果只是在理想状况下测试个一两次,或许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
但要想在真实作战当中使用……
只能说未来可期。
这个结果,只能说并不出乎意料。
毕竟,仅仅不到一个小时之前,华夏才第一次实现了预警机和作战飞机之间的数据链沟通。
甚至无中心的、两架作战飞机之间的数据共享都还没来得及测试。
这会就想玩其它花活,确实有点太早。
不过,道理归道理。
些许可惜的心情还是免不了的。
看着眼前的一幕,常浩南突然灵光一闪。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