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提议的可行性。
片刻后,她的声音恢复了之前的明快:“刘主编果然眼光独到。这个想法很有意思,我会认真和团队讨论一下。看来,以后我们的市场计划,得多听听你们这些前沿观察者的意见了。”
……
“老板,给我一本《风尚》。”
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拿出手机付了钱,拿走新出炉的杂志,心满意足。她走了好几家书报亭,终于买到了。
在她走后,老板将新的杂志摆放在书架上。
以前,这些期刊和杂志能每个月给他带来一笔很不错的收入,但现在却越来越不行了。杂志,或者说是实体书都不好卖咯。但这个月,新的这一期《风尚》却卖得还不错,这都已经补过一次货了。
“不过,这个封面倒的确是挺好看的。”老板嘀咕了一声。
在某座城市的大平层豪宅里,年轻的女主人正慵懒地窝在沙发上看新到家的《风尚》。
她正好翻到关于赫妍婚纱定制的那一期专题。这期专题是刘宇靠着和赫妍的关系约到的独家,里不仅讲了赫妍去巴黎定制婚纱,还透露了她在“清河织造”定制礼服的一些花絮。
当然,没有透露具体的款式,但是仅从一些边角的照片就能让读者们对她所选择的礼服以及婚纱浮想联翩。
年轻女人赶紧又翻到了前面关于清河织造的专题,看到那一件一件华服以及详细的工艺介绍,心中一动。
她也要办婚礼了!
她的婚礼定在明年春天,婚纱早已定好了vera wang,但中式礼服一直没找到特别合心意的,看了很多加,但总觉得市面上那些不是太过俗气就是缺乏灵魂。
她不要千篇一律的流水线产品,她也要这样一件独一无二、承载着匠心与故事的嫁衣。
“清河织造……”她喃喃自语,指尖划过杂志上工坊的地址,“原来国内还有这样的地方。”
她内心涌起了渴望,或许自己能够在那儿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她立刻拿起身边的ipad,搜索“清河织造”的官方联系方式,想了想又直接切换到了清河古镇的app,打算亲自飞一趟过来,这才能体现自己的诚意。
而在另一座城市的别墅里,穿着汉服的年轻女孩子拿着杂志蹭蹭跑上二楼,找到自己的母亲。
“妈!我十八岁生日的首饰想要去这里定,可以吗?”
手上戴着翡翠手镯的中年女人拿起杂志一看,正好是关于“清河金铺”的介绍以及他们所做的首饰的一些特写,细节十分精致,尤其是那支累丝嵌宝亭台楼阁金簪更是吸引了她的眼球。
女孩子叽叽喳喳:“我就想要这种偏古典一点的累丝手镯,配上彩宝肯定很好看……”
之前她去其他金店聊过自己的构想,想要定制,但因为她的要求比较高,又要求手镯得细,要有丝丝缕缕的编织感,师傅们都觉得工艺太难做不了,她觉得清河金铺肯定可以!
“看上去倒是还不错。”她妈妈笑了笑,“行,你十八岁的礼物,你自己选。”
“谢谢妈妈!”女孩高兴极了。
这样的故事也发生在许许多多的城市里。
而在清河古镇。
与往日的静谧悠然不同,如今的五号区,明显多了许多慕名而来的访客——之前五号区最出名的工坊是木工作坊,但木工在大众之间的普及度可比不上时尚。所以,在清河织造以及清河金铺红了之后,这儿的游客数量呈现几何级暴涨。
在工坊的课程管理处,课程管家拿着ipad很遗憾地对前来咨询的游客说:“不好意思,今天织造工坊的体验课程已经全部报满了。”
游客不死心:“那明天的呢?”
课程管家:“……抱歉,织造工坊的体验课已经排到了半个月之后。要不,我给您推荐一下其他的课程?”
在清河织造的工坊里,今日负责接待现场访客的丽娘也是忙得脚不沾地,脸上却洋溢着自豪与忙碌的红晕:
“各位请稍等,工坊内部空间有限,为了不影响师傅们工作,我们需要分批次进入参观……”
而工坊里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几乎从未间断。
韩云裳不得不安排了一个专门接线的年轻助理,这姑娘这几天接电话接到嗓子都有些哑了:
“您好,这里是清河织造……是的,高定礼服可以咨询,但目前韩管事和师傅们的工期已经排到明年下半年了……对,需要先提交预约申请,我们会初步审核。实在抱歉,现在咨询量太大……”
除了来定制礼服的,还有就是一些品牌想要来寻求合作。
韩云裳将客人送到了工坊门口,保持着得体的微笑,一一耐心回应。待自己返回工坊后,眼神中难□□露出一丝疲惫。她习惯了在织机前的沉静,突然面对如此汹涌的关注和需求,着实需要时间适应。
看着窗外络绎不绝的人群,韩玉裳咋舌:“这《风尚》的威力,未免也太大了些。”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