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版主>高辣小说>红尘有梦> 第四百二十七章心灰意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二十七章心灰意冷(1 / 5)

伊豆爆炸之后,以秘书长为首的大批联合国官僚来到西太平洋地区组织抢险救灾和慰问灾民,但主要集中在灾害较少、人身安全能够得到保证的中国境内活动。美国内乱开始之后,更多的联合国总部官僚凭借特权从纽约仓皇出逃奔赴亚欧非地区,全球性种族仇杀在亚欧非各地蔓延开后,从纽约总部出逃以及各个位于欧洲的分支机构的联合国官僚们,又随同返国的华侨陆续来到东方的净土中国。与联合国官僚们一同来到中国的,还有那些失去了国土或者内乱无法控制的各国政府高官。从六月份开始,南乡城内散布了联合国各个机构和各国流亡政府的临时办公地点。南乡并不是座特大型的城市,而当年中国政府之所以迁都南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看中南乡城的小巧玲珑。目前中国中央政府各个机构已经全都迁了南乡,再加上这些来自世界各地、过惯了好日子的官僚们,让小小的南乡城非常拥挤,生活保障体系不堪负荷。七月初,在中国政府的建议下,新的联合国总部在九江城南开始兴建。九江离首都南乡很近,迁都以后,已经成了中华大地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中心码头,往南不远就是国际机场,交通非常便利。除此之外,九江城位于长江和鄱阳湖之间,往南不远就是避暑和旅游胜地庐山,风光秀丽。所以中国政府的这个建议得到劫后余生的联合国总部官僚们的一致同意。这正好应了当年流行在梅山附近的那句顺口溜:“首都迁到南乡,联合国放在九江”尽管国语并没有像顺口溜中所说的那样变成梅山腔,但考虑到梅山奖及梅山大学和附近的回旋粒子加速器的存在等因素,已经让梅山城成了世界学术与文化中心,因种族仇杀而逃到中国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官僚们,准备把他们的办公地点设在梅山附近。与此同时,联合国卫生组织准备迁到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拥有大量高校的古城。联合国粮农组织则干脆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靠拢,即将迁到湖南长沙。和天灾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样,经联合国秘书长的请求,在中俄等国派出的维和军队的调停下,历时两个多月的遍及亚欧非三洲的大规模种族仇杀,以再死亡了至少十多亿人的沉重代价,到七月底的时候基本上告一段落,各国流亡政府相继在中俄等国大军的护送下回国组织灾后重建工作。地质灾变使得所有的飞机只能靠目视进行短途飞行,而长达一个月的大规模海啸,也已经彻底破坏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国家所有的船只,想重新制造具有远洋能力的新舰只尚需时日,小型的海底地震和火山喷发仍在频频发生着,想派出飞机或者轮船去探知美洲和澳洲地区的情况已经绝无可能。灾变刚开始时,有少数人坐船通过白令海峡由美洲进入俄罗斯境内避祸。但随着灾变规模的扩大,安巴奇克至埃文斯克一线以东的一大块俄罗斯领土沉入了海中,与之遥遥相对的阿拉斯加本来就是火山活动带,估计也没能逃脱沉没的命运,从那之后,就很少有人从美洲坐船过来了。美洲和澳洲,已经成为彻底的孤岛。因为包括阿拉伯板块在内的产油区的沉没,以及亚欧非三洲所有海上油田都在地震和火山喷发中毁坏殆尽,劫后余生的人们发现自己正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梅山集团所掌握的将纤维素迅速转化为乙醇和与之相应的燃料电池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重建工作开始后,亚欧非三洲许多幸存的国家都找上门来要求梅山集团按照李远方去年所作出的承诺在世界范围内无偿地公开这些技术。在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的袁隆平为带头人的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水稻曾经连年丰收,国内各个仓库里储存的粮食,可供全国人民在不进行新的生产的情况下吃上一年半。但今年上半年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天灾,粮食作物的种植受到干扰,灾后持续的低温天气,更是影响了粮食作物的正常生长。眼看着即将摆在眼前的歉收局面和大量涌入的各国难民,有不少人都想到,既然梅山集团掌握了比较成熟的将纤维素直接变成乙醇的技术,在将纤维素转化成二糖等人类可以食用的糖类上,也应该有了一定的成果。如果梅山集团能够将他们原有的技术公开,经过群策群力,应该能加快科研进度,以解当前的燃眉之急。天灾之后,瘟疫遍地,而世界各地的各种药物都非常短缺,迫于无奈之下,许多人将行星数据和梅山集团共同推出、声明暂时只能进行辅助诊断和保健的“华夏神针”直接用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上,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当许多人在实践中检验了“华夏神针”的有效性后,就向行星数据和梅山集团提出,他们应该公开相关技术、让其它企业一起来生产“华夏神针”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华夏神针”仍处于试产试销状态,生产穴位定位系统的,只有梅山本地的那个服装厂一家“神针小盒”也由位于南京的行星电子独家生产,所以虽然预订数达到了天文数字,李远方并没有打算在试产试销期结束前扩大生产规模。另外因为这个项目是他和叶黄初次合作的结晶,出于某种非常复杂的感情,李远方从没答应过让那些合作企业来生产这一产品。华夏系统推出前,占世界计算机主流的是由美国的几家公司为先导的软硬件系统,几乎所有的核心技术都由美国的几家公司掌握,最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