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热忱,对他来说每当他想到这个国家处于残破之中心里也会一阵阵的发紧。波ok在与慈禧做过一番交流之后奕欣代表朝廷正式同意了李富贵的改革措施,并且也准了刘若傅的折子,在全国先将新老科举并行,等到时机成熟就废除八股文,刘若傅对新学几乎一无所知,所以他的这份奏章中所有的主张都是照抄李富贵的东西,李富贵的考试内容设计的与后世的高考很相似,但是不分文理科,他把一个人应该掌握的知识全部融入到这次考试中,连名字也叫做高等教育考试。后世的历史学家称刘若傅为中国近代高考之父,得享殊荣,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奇怪。波ok对于李富贵的封赏自然是朝廷讨论的焦点,弈欣在这个上面玩起了文字游戏,把咸丰的条件改成了平定整个太平天国起义,于是李富贵只是做了武定公加太子太保,还有就是三眼花翎等一系列没什么用处的东西,这也算是他对李富贵的一次试探,实际上弈欣的确拿不出什么像样的封赏来给李富贵了,李富贵现在还不到三十如果继续这样封下去不出几年恐怕就只好搬出古代的九锡来赏赐他了。波ok实际上现在李富贵已经算得上剑履上殿了,那个时候他把大炮都架到了紫禁城的城楼上,这不比一把剑要厉害多了吗?一想到这个奕欣就摇了摇头“如果这个人要不这样倒行逆施还真是很难对付啊。”波ok李富贵倒是没有为了封赏的事情大闹,对他来说封不封王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倒是这次朝廷在科举上的开通给了他一个惊喜,听说这道上谕一出各地都有上吊的,而各级的官员大部分还是从科举里出来的,看到这种情形难免有些兔死狐悲的意思波ok,对于这项政策的执行大部分都不怎么起劲,阳奉阴违暗中掣肘的也不在少数。所以在准备过程中阻力非常大,朝堂上对于这项改革的非议也一直没有停,后来弈欣没办法只好又退了一步,征求了各地督抚的意见后只在一部分省先行试点,这里面包括江苏、安徽、湖北、浙江、广东、广西,这些省在一八六二年实行第一次实验性高考,除了江苏、安徽自己出卷子以外其它省份还是由朝廷统一派人下来,整个事情因为以前没有先例所以一切都是摸索着来,在北京由刘若傅负责,他的官场路线是进士翰林御史,现在把他升为内阁学士倒是正好做这件事情,可惜的是这位刘大人对新学一无所知,因为贪图恭亲王许下的好处只好赶鸭子上架,文祥帮了他不少忙,但是派往各地的主考要找出一些够分量又通新学的还真是不容易,幸好上次李富贵大保举的时候弈欣截流下来了一批,有一些就留在京城,这些人在北京过得并不舒心,虽然弈欣对他们是不错,可是总是会被排挤在主流之外,能够施展才华的机会并不多。这次可算是让他们赶上了,主考这个职位说起来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肯定能收一大批学生,因为这次是第一次开新学科举,所以新学里的人才基本上能够一网打尽,这可是非同小可的事情。
波ok等到块入秋的时候真正开始开科取士的时候南京城已经重新恢复了人气,那些当年躲到上海的老财们纷纷回到南京购置地产,这里毕竟是南方的中心城市,在那个时代它的地位要远远高于上海,这的确给上海很沉重的打击,开发浦东的计划必然要给重建南京让道,不过上海毕竟是一个依靠贸易运转的城市,那个时代房地产还算不上支柱产业,所以虽然市面上看起来有些萧条不过并不伤及筋骨。波ok这一次高考从一开始就进行得很不顺利,在浙江和广西甚至激起了民变,有几个县的禀生们在一些举人秀才的带领下走上街头闹起了学生运动,把县太爷给赶走了,湖北和广东倒没出什么大乱子,胡林翼和李鸿章基本上稳住了他们本省内士人们的情绪。两江倒是很平静,但是因为今年一直干旱所以那些心怀不满的坏分子们就制造谣言说这是老天爷在警告世人,说什么祖宗之法决不可变,否则就要大祸临头之类的鬼话。波ok李富贵对此嗤之以鼻,说起来今年的旱灾并不算特别的严重,这样程度的水旱蝗灾每隔几年总会来一次,现在因为救灾及时损失比以前已经少很多了。不过地方上的名流们却不这么想,他们对于新科举招灾的说法是宁可信其有,当然这些人并不敢对新政说三道四,但是他们还是想出了一些折衷的办法。李富贵现在天天都能收到禁食猪肉的请愿书,而上面的署名往往还是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请愿书上一般都会写上某月某日在哪个龙王庙举行求雨这种民俗活动,还请总督大人光降的言辞,在这些人看来如果这场旱灾真是李富贵招惹下来的那他作为当事人向老天爷乞求应当多少能让老天消一消气。波ok李富贵对此倒是无所谓,在这种场合出面来安定老百姓也是地方官的职责之一,不过彼得听到消息后立刻强烈的反对,理由当然都是来自教廷的各种规定,而李富贵对于参加这种封建迷信活动本来就有些犹豫,所以事情就拖了下来。波ok直到这一天他收到一份台湾来的电报李富贵突然意识到有一个好机会来结束这场可笑的闹剧了。波ok放下电报李富贵马上就找到彼得,这次在南京重建的总督衙门占地广阔、气势恢宏,是在原来东王府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彼得作为李富贵的私人神父也住在这里“彼得,准备一下我带你去看一场好戏,”李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