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1月16日。杨哲看了看仅有30多页的进度,再看看这569页的厚度,有点绝望,这进度也太慢了。他把书往桌子上一扣,靠在椅背上思索起来。“不对啊,虽说学术是要下苦功夫,但我从来都不是那种只会埋头硬干的人。”“这样肝下去不是办法,效率太低了。”杨哲从来都喜欢用更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硬来。就比方说,玩膜兽世界。别人都是自己练级,自己采药。他不是,他一开始就从淘宝买了个外挂,挂自己小号。最后他有了4个小号,每一个都是满级,而且采药挖矿裁缝制药炼金钓鱼这些生活技能也全是满的。这就是黑科技的力量。而且至今未被封号。杨哲开始琢磨,怎样提升读书效率呢?他上了逼乎网搜索:“怎样让看书速度变快。”瞬间出来几百个答案。“弄清目的?我有目的啊我是为了写论文。”“跳读略读?那不是不能记录完整吗?”“眼睛移动的方式?扩大辨识的广度,同时看好几行字……”“改掉默读和想象的习惯?对对是该这样!”“啊,有速读术!”杨哲找到了一堆实用技巧。顺便还找到了一个看起来特靠谱的技术:速读术。试试看!杨哲找到了速读术的教程,开始学习。速读术有几个核心要点。其一,避免回读和回跳,因为有的人看不懂就会反复读,这样很浪费时间。其二,使用引导物。其三,训练自己扩大视觉范围,并且做到多行同读。其余还有一些小技巧。他参照教程练了一个小时,勉强会用了,本身速读术也不是很难的东西,任何人都能学会。打开《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他使用着速读术教的方法,笔来回划过页面,视线跟随移动。一开始他还很生涩,但随着心灵沉浸到速读中去,慢慢就变快了。时间不知不觉过去。到了晚上。杨哲抖了抖罐子,8枚纸卷掉出来。“我这也太快了吧?”没想到速读术与罐子的自动录入功能结合,避免了遗忘与回顾等等麻烦,竟然产生了1+1大于2的效果,让他的阅读效率几乎翻了三倍。他翻了翻书,心里估算了一下,这本16开大小,足足596页的重量级学术著作,自己似乎……能在四天内搞定?这结论把杨哲自己都震撼到了。这书明明如此的专业,如此的陌生,又大又厚,如果是用来授课,一个学期都学不完。一般的学生,就算放下手头的全部事情,专心攻读这本书,怕不是也要大半个月。就连罗锐老师也说,这书对他来说有点深,让他“尽量在寒假期间看完这两本书。”
真能四天看完?不会是自己在骗自己吧。谦虚谨慎的杨哲决定亲自试一试。三天半后。1月18号,下午1点。杨哲翻过最后一页,瞅了瞅最上方的页码“596”,又看了看一旁白色的封底,眨了眨眼,小小发了个呆。他的内心是懵圈的,我真把这书用三天半看完啦?说好的艰深复杂专业书呢?说好的寒假以内勉强看完呢?“这么说,我有可能在寒假期间写完论文了!”1月19日下午,图书馆闭馆,他借满了图书证才离开。“喂……哦哦,好的,加个群是吧,我马上加。”是苏大后勤服务公司的电话。工作人员说,他们这些过年留宿的学生需要加一个微信群,方便学校通知事情以及安排他们的生活。杨哲去后勤公司扫码加了群。群里已经有了十几个人,还挺热闹的,尤其是群里男女都有,更是激发了他们交友的欲望,群聊里各种小哥哥小姐姐叫个不停,还有人发照片。浪费时间。杨哲果断把群屏蔽了。……罗锐一共给他安排了两本参考书。19号,20号,21号,三天时间,杨哲又把另一本参考书,《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啃完了。他对自己的读书速度已经麻木了,内心波澜不惊,甚至还有点想笑。对于具体写什么方向的论文,心中也有了眉目。他很喜欢科幻小说,看网文也主要是看科幻、玄幻、奇幻这一类。这些天通过读两本通俗文学专著,杨哲了解到,科幻小说并非彻底的舶来品,事实上,它在晚清就已出现,在现代文学时期得以发展,在当代的改开后更是随着当时提倡科学的时代潮流而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后来,随着热潮退去,它进入了短暂的低谷,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新世纪重新崛起,并呈现出更多更新的变化。而这其中,网络科幻小说,也大有可论。杨哲把自己的想法大致写了个1000字左右的思路,打开邮箱界面,给罗锐写了封信。在此之前,去期刊网下论文的时候,他还顺便查了查罗锐的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位老先生72岁了,有十几本学术专著,范围横跨整个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也包括了一些文艺思潮、文学理论、哲学理论、古典美学相关论著。别的好些老学者老了就不怎么发文章了,可罗锐现在还时不时在期刊网上有新论文发表。甚至还会发一些散文杂文之类的。长江学者,海内外知名,这一点班主任还真是没有吹牛。在决定联系罗锐之前,杨哲心里还有点发怵。之前他那是无知者无畏,现在知道对方是真正的大学者了,就有点担心自己还没写出论文,直接拿思路去问是不是不太适当。但是仔细想想,人家都给自己名片了,不就等着自己寄信吗?他措辞尽量有礼貌一些,也说明了自己对写论文一无所知,只有一个思路,渴望得到指点。点击发送,杨哲松了口气,关掉邮箱。过几天再看看有没有回信,这种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