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偏隅一角的清溪村是个有一百多口人的大村子,村子里的事情大多由一个村的里正负责通知、组织、解决,所在村子里正是很受尊敬的存在。
清溪村的里正是一位年过四十的中年大叔,叫季德,他爹希望他一直要积善存德,所以才取了这个名儿。可能与他常年与地里的庄稼打交道,皮肤比常人要黑上几分。他个子很高,几乎有一米八九,平日里也不爱笑,村子里的人都有些怵他。不过这也不是坏事,只要他们肯听话就成。
昨个儿县里来了话,又到上交粮食税的时节,作为里正的季德早早用了饭就出门挨家挨户地通知乡亲们把今年的粮食准备好,等会儿去村子口集合交粮。又因为村子里识字的人不多,能帮上忙的也只有住在村子外围的苏秀才。
苏秀才一家原是二十几年前来清溪村的外来户,是村子里出了名的和善勤劳之家,只可惜这好人都不长命,先是苏母生了一场大病离世,后又是去镇上办事的苏父偏偏遇上山道滑坡也没了,现在独独剩下只会读书识字的苏秀才一个人活着。
季德迈着大步快速往前走,半盏茶功夫不到就来到苏家门口,抬头看着眼前明显破落不少的青石房忍不住叹气,要是苏家夫妇还在,这苏秀才定会继续考吧,珍惜可惜了这读书的天赋。
季德他拍了拍鞋子上的灰尘和泥土,上前拍门,往门内大声喊了句“苏秀才,苏秀才,可在家?”
话刚落,门内响起一阵走路声,季德又继续喊:“今日村子里要交粮税,事情比较繁忙,还得麻烦苏秀才同我走一趟,帮着乡亲们清点一下数目”
“来了”门内传来声音。
门“吱呀”一声开了,从里面走出来一位面容俊秀的年轻男子。一眼看去,他的身形虽修长却有些过于消瘦,脸和肤色倒是生得比村子里的姑娘和哥儿要周正许多。再加上那股读书人的气质,也难怪村子里姑娘和哥儿整天惦记。
要说这苏秀才年纪也不小了,也没见个媒婆来给他张罗门亲事。不过仔细一想,也不奇怪,村子的人大多是土地里刨粮食,这苏秀才父母双亡,左右也没个亲戚帮衬,听说还不打算继续考举人了,要和村子里人一样学种地,所以自然而然就不是村里的香饽饽了,看来有时候再好看的脸失了势也是不好说亲的。
还没有完全适应当个农夫身份的苏秀才,因昨个儿挖了半天地累得实在是爬不起来,要不是今早里正来敲门,他指定要睡过去,“德叔,您先进来喝口水,小子这就去换身衣裳,马上就来”
“不着急,等你吃了早饭咱们再过去”季德一边说一边打量着屋子,还别说是比他们这些大老粗要收拾的干净,方方正正的桌子上还放着几本书和一叠纸,看这纸上书写的字倒是刚劲有力。不过,这苏秀才既然不打算考学了,也不知有没有兴趣在村子里办个私塾,也好让村里的孩子认几个字,不当睁眼瞎。等后面不忙了,他可得去问问,刚好他家小孙子到了启蒙的时候。
这去里屋的苏秀才,原名苏茂林,好像是取树木繁茂之意,也是苏父苏母对儿子的寄望,希望他能像繁茂的树木一样出人头地。这苏秀才是整个清溪村读书最厉害的,教过他的夫子没有不夸他的,他十岁考童生,十五岁考秀才,若不是苏父苏母相继离世对他的打击过大,考上举人是早晚的事。
苏秀才手忙脚乱地蒸了两个馒头,家里也没什么别的菜,就着酸腌菜对付了几口,勉强填饱肚子。又担心外面的里正等得太久,只好匆匆换了身干净的蓝色袍子,可能是洗的次数多了,深蓝也慢慢变成了浅蓝,“德叔,咱们走吧”
“行,咱们可得走快点儿”季德也看出来这苏秀才一个人生活怕是有些困难,瞧那刚蒸的馒头灰不溜秋的,家里也没有个人帮着缝补,想来要娶个姑娘进屋帮着才行,“苏秀才,我记得前几日你好像是出了热孝,可有心娶位姑娘过日子?”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也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苏秀才也不扭捏,语气倒是大方有礼,“小的平日里只读书了,村子里的人认得不多,还得麻烦德叔帮忙张罗些”
“不知苏秀才是想娶个什么样的姑娘,听德叔一句劝要真心想过日子还得找勤奋善良的姑娘才合适,别光看姑娘的美貌”里正也是真心为苏秀才想,那些容貌太好的姑娘大多不顾家,村子里这样的事儿发生得可不少。
“其实姑娘和哥儿都可以,只要他们样貌周正,品行良善,性格温婉,不嫌弃我家条件艰苦都行”如果能找到这样的人相伴,他定会一生都爱她,敬他。
哥儿也可以,这要求倒是季德没想到的,虽说是穷秀才但至少不是白身,再不济也是能娶个姑娘的,“等过几天让我家那口子给你去相看相看”
两人一边走一边又说起等会交粮的注意事项,大多是里正说,秀才郎在一旁笑着附和。路上碰到不少人,都热情地同两人打招呼。
两人同乡亲们刚到村外唯一的大道口,就见早早来的人吆喝一声,“是里正和苏秀才来了”
早早来排队的乡亲们总算盼来了主事的里正,跟着家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