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苏洞主十分不舍,道:“日子过得可真是快呀!”
祝缨道:“我还要回去办咱们的事呢,榷场的事我心中也有数了。回去就写奏本。”
阿苏洞主叹道:“我也没想到事情真能办成。”
祝缨道:“只要想办,总能成的。对了,另有一事,既然已经结义,大哥家里的事就是我的事,万一我调走,不能把大哥一家晾在半山腰上不去下不来。我少不得为大哥筹谋一二,只盼大哥不要当我别的用心。”
“兄弟你说。”
祝缨道:“大哥担心的没错,女儿当家必会有人挑毛病。不过,如果有朝廷的敕封,就是另一回事了。”
阿苏洞主突然不说话了,祝缨道:“莫慌,不是要管着你。如果是给你授官,以后这官也可以传给你的儿女,儿女再传给儿女,世袭,你还管着你的地方,除了多一个官儿,旁的什么都不变,怎么样?”
阿苏洞主脸上豁然开朗!
祝缨道:“你认朝廷为主,朝廷并不派官员接管你的山寨。每年缴一点赋税,数目能另商量,就是自己人了。盐铁交易也不像现在这般困难,榷场更是容易。当然,咱们现在先不跟朝廷讲,一点一点放出来。人口也不全报上,一是大哥你这里没有文字,数目也不准,二是,报得多了,又有赋税上的麻烦。今年可以先不报,等到明年。或留到有需要的时候再报上去。
我虽然不愿动刀兵,但大哥要是被人袭击了,我也想保你平安。有敕封,别人动你你向朝廷求援名正言顺,是过了明路的。”
阿苏洞主听到最后一句,道:“好兄弟,你很好!是在为我着想。就听你的。”
校尉
阿苏族之行祝缨收获颇丰,阿苏族也没有故布疑阵给她看一些明显假装的小寨,也没有故意安排人在她面前表露敌意,更没有安排假意热情的人群,一切都还算自然。
她也对阿苏族这一片地方的物产有了些了解,阿苏族之地比较适合种茶树,更让她在意的是山地的气候,这时节雨水比较多,但是山上要更寒冷一些,她不由想到自己试种的一些作物是否可以移种山上之类。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就在两人夜话的次日,她告别了阿苏洞主带着赵苏等人折返县城,比她预定的日期还要早上三天。阿苏洞主亲自送她送到寨子外面,说:“我等你的好消息。”他向后一招手,他的长子带着一队人出列,两人一组抬着祝缨在山寨卸下的箱子。
阿苏洞主道:“你做客带了礼物来,回答也不能空着回去。”
祝缨不推辞,坦然收下了。
阿苏洞主道:“回去要走几天,还要经过寨子,就让他送你回去吧。”
这回派的是长子送祝缨回县,祝缨道:“那就辛苦你啦。”
胡子留了两寸长的阿苏家长子脸皮抽了一下,对这位年轻的“阿叔”道:“走惯了的路,不辛苦。”
一行人这才上路。
回程阴着天,因没遇到雨比来的时候走得更顺利些,走得也比来的时候更快。赶车、押车的人有时候需要下车步行、帮忙推车,但前面领路的人却丝毫不觉,弄得众衙役肚里小声嘀咕。
夜宿的时候,不用祝缨叮嘱,他们也没力气四下闲逛了。大侄子与这座寨子的寨主显得极熟,两人见面就是拥抱,大侄子向寨主介绍了祝缨:“这是我阿爸新结的义兄弟。”
寨主惊讶地看着祝缨,祝缨也对他点点头,此后宴上就主要是大侄子与寨主叙旧了。他们年纪相仿,快走不用一天的路程,听得出来两人打小经常见,互相问候着彼此的家人,又说起一月不见发生的事。
赵苏想开口,祝缨对他使了个眼色,他就安静地用饭不再说话了。祝缨则偶尔插一两句,大侄子很在意她的那手连珠箭。祝缨道:“我这不算什么本事,京城看别人专精箭术的才叫厉害呢。”并不展示给他们看。
大侄子得了父亲的嘱咐,也不敢强求。
第二天傍晚,一行人终于到了西乡。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大侄子见到姑姑,开心得紧。
赵沣抢先来见祝缨:“大人可算回来了!再不回来,县里关丞就要吃了我啦!”
祝缨道:“他哪里有这么凶?”
赵沣摇头道:“您不知道。”再看折返的车的样子,估摸着带了回头礼,觉得事情应该谈得不错。他看了一眼儿子,不等父子俩说话,赵娘子已经大声说:“这又多了个兄弟了?!”
大侄子清清喉咙:“是。阿爸叫我护送阿叔下山的。”
赵娘子道:“这可是件大好事!来!”
祝缨不知不觉又多了个“阿姐”,被阿姐招待在西乡多住了一天才回县里。
…………
祝缨离开县城大半个月,整个县城已经知道了她出城,从惊讶到担忧也不过是花了三天的时间,此后就一直盼着她回来。
她才出西乡,田野间就有人看到了她,大声叫:“大人回来了!”
有腿快的早回到村里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