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版主>情欲小说>东晋北府一丘八>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61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614(4 / 5)

其迁移江陵,当时他是以坐镇江陵,主持北伐的名义,但实际上,就是给赶出了建康,不然作为皇帝,哪有轻易迁都的道理?茂世啊,你当时就提出过疑问,现在,这个疑问可以解了吧。”

王诞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坐了下来,尽量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说道:“吴公,不管是在桓楚还是在大晋,我当年党附司马元显,犯了很多罪恶之事,都是应该受到惩罚的,今天流放岭南,对我都是应有的惩戒,现在我也想明白了,不管中央的情况怎么变,我都应该扎扎实实地在这里赎罪,造福一方百姓,对自己也是种历练,而不是想着这种权力更替,就要急着去做官掌权。如果真的是这样想,那才是跟喝了这贪泉的泉水一样,人心给腐蚀了呢。”

吴隐之突然笑了起来,满意地点头道:“茂世啊茂世,你果然没有让老夫失望,看来,这贪泉水之试,没有白来啊。在这乱世之中,人人都想着借机发达,而能象你这样沉下心来,为百姓做事,真的难得,只有抱了这样的心理,以后才能做个好官。”

王诞正色道:“这是这一年来,在吴公身边,受了您的教诲后,我新的感悟,以前老实说,与那些世家子弟为伍,就是想着出人头地,以后在司马元显身边,成天跟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接触,人也变得庸俗了,只有跟了您在一起,才学到了真正的掌权之道,还是在于得民心,得人心,不然靠了父祖辈的余荫,终会不保。以前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刘裕能这么得人心,得军心,现在我算是明白了,只有跟这些底层的军民打成一片,为他们谋福利,急民所急,给民所需,才能得到真正的拥戴。我也需要在这里多做几年的事,造福一方苍生,对自己也是个提高啊。”

吴隐之正色道:“你有这个心思,很好,不管怎么说,我是桓玄亲任的广州刺史,桓玄一倒,我恐怕也要罢官回乡了,不过,我走之前,会上书朝廷,建议你留在这里代理刺史一职,身为一方大员,裂土分疆,希望你能保持本心,在这里好好历练,有朝一日,重返权力中心,掌大权之时,不要忘了你今天的这些话。”

道爷万里袭南海

王诞叹了口气:“只是在这个穷乡僻壤,即使是有新的权臣上位,也未必会关注到这里吧,就象隔壁交州的杜刺史,在那里一呆几十年,不也是无人问津吗,好处是可以长期地为一方大员,可是,另一方面,也许就会长期地远离权力中心吧。”

吴隐之笑道:“你的远房堂叔王恭倒是说过,仕宦不为相,才情何所骋,看来茂世你也有这个心思啊。”

王诞的脸微微一红:“这是我们世家子弟眼高手低的通病,吴公就别笑话我们了,这些年我也想得明白,也许在风度,文才上,我们世家子弟有优势,但论到具体的政务,治国之才,就要稍差一些了,至于那行军打仗之能,更是如同白纸,现在这个世道,会打仗才是第一位的,治国次之,反倒是那些吟诗作赋的风雅之事,无用武之地,以后想要掌权,还得在打仗和治国上下功夫啊。”

吴隐之也跟着轻轻地叹了口气:“这个道理,我也是中年以后才悟出的,我们士人习惯了作笔墨功夫,厌恶行伍之事,所以渐渐地失了权。现在我的长子吴旷之,我让他前两年跟着京中的宿卫军习那些营伍之事,不过也只是粗通军阵而已,要上阵与强敌作战,怕是不行。现在想想,以前的谢玄,郗超这些人,都是从军多年,熟悉战阵之事,所以掌权后就算亲自领兵,也会有所作为,现在刘裕他们得势,以后会是武夫掌权,但他们长于军阵行伍,短于治国行文,这恰恰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所以,你最好不要想着在地方为官,然后回朝堂掌权,这中间,最好还要从军历练几年。”

王诞正色道:“吴公的教诲,在下铭记于心,以后必将加倍回报。”

吴隐之笑着拍了拍王诞的肩膀:“我老了,也只能帮你到这一步,以后吴家的子侄,还要有赖于你多多关照啊。这广州地处天南,还算是太平,没有什么大的强敌,最多也就是些几百人的俚獠小部落,因为一些生存问题而闹闹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平时多加安抚,就算有人作乱,也难以得到大片的响应,茂世,你现在是法曹参军,后面当刺史后,可以亲自领兵,平定一些规模不大的叛乱,也算是对自己军事才能的一点历练。”

王诞笑道:“这种跟本地土人的战斗,只怕提高不了什么经验,自西朝以来,岭南一直算是太平,那南海郡治的烽火台,也是有上百年不见熢燧了,上个月我追捕几个江洋大盗的时候,他们居然都躲在那废弃的烽火台里,哈哈,吴公,你是不知道啊,那烽火台上的青苔,起码有几寸厚了,那火点都点不起来,就算真的有强敌入侵,也是点不起烟了啊。”

吴隐之跟着抚须笑道:“南海城的烽火台,一向是防海盗来袭的,上次你说了这事后,老夫就安排了人手,将烽火台整顿一空,其实,老夫也不担心什么有盗自海上来,纯粹就是给附近的那些俚人们找些事做,然后给他们发些食物,这样他们就…………”

说到这里,吴隐之突然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因为他这会儿正看向烽火台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