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本事的同时,也能相信可以靠自己的奋斗,为国建功立业,成为世家,享受富贵。这才是你实现你理想的唯一办法。而不是在大家并不接受人人平等这套的时候,就消灭世家。”
刘穆之点了点头:“妙音说的没错,一下子打倒世家不可能,只能在保留世家的情况下,先慢慢地给世家换血,现在是乱世,还有很多仗可打,很多地方要收复,最大的好处就是军功得爵这套是大家都接受的规矩,平民百姓从军报国,建功立业,那是现在可以做到的,比兴办教育,教授吏治之道,再让底层士人治政得功,要快得多,也更容易让人看到希望。”
刘裕咬了咬牙:“世家占了太多的庄园田地,这治政之功,只会归他们,而且象刚才说的那样,将士们依附世家,打仗的军功也算在他们名下,以后军功出头的好处,也会归了世家大族,胖子,你别以为我看不出这点!这个什么缓兵之计,是为世家谋福利,缓的是我,不是他们!”
刘穆之微微一笑:“听起来是这样,但你也不想想,以世家高门现在的状况,以他们子侄多不成器的情况,他们哪来的这么多人才?现在不比我们当年,想要出人头地只能依附世家子弟,如果从军,那就是京八兄弟说了算,连世家也只能合作进来混取军功而已,有真本事的人,不一定象当年一样,只有拜在世家门下,才能出人头地了。”
说到这里,刘穆之顿了顿:“想想我们当年投军吧,没有世家的关照和提拔,确实不行,但现在在吏士学校的那些人,还有新进军中的那些人,哪怕是鲜卑部众,就算不靠了世家,难道就出不了头?我手下的人里就有不少是全无根基背景的,只要做事得力,难道我还会打压他们不成?寄奴啊,我们建立起了这个以功得爵的体系,看似微不足道,但已经是改变天下规则的一大步了,就连世家,现在虽然仍然占据优势,却也得开始适应这个体系了,假以时日,必成定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德!”
江北佃农从何来
刘裕的神色稍缓:“你的意思,是以后的地盘越来越多,天下越来越大,所以可以通过占更多的地方,来解决世家独大的问题?”
刘穆之正色道:“是的,现有的世家,把子侄几乎全放出去占了庄园田地,也不能尽得吴地州郡,这回就算以军功给他们分点江北六郡的地方,也无伤大雅,因为之前江北各地的庄园,也多数是世家门阀派了庄头在打理,比如我们去过的那个平虏村,就是如此,这回只不过名份上可以多按爵位把国有的土地,暂时让他们打理而已。”
刘裕的眉头一挑:“可是这个按爵赐地,那只要爵位还在,就收不回了啊,之前只是由他们代管,现在就是授田了,性质不一样。”
刘穆之摇了摇头:“赐地也不过是能拿法地拿三分之一的食邑而已,之前因为有南燕在,世家门阀并不愿意在江北之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开发,因为随时都要怕南燕打过来,可现在不一样了,南燕一灭,江北成了内地,变得安全,那他们肯定会加大开发和投入的力度,就算是为了自己合法的三分之一收入,也会用力。所以,就算这些地方给了世家子弟作为爵位食邑,但我们国库的收入,也必然会大大增加。”
王妙音说道:“而且,爵位分地,总是有限的,要在江北拿地,也得放弃一些现在的庄园,比如说,江北要拿一百亩的新地,那吴地这里可能要上交个五十亩左右,一些吴地的庄园,可能会因此卖给吴地的土豪地主,或者,这回因功得爵的将士,也有机会在老家买一些世家大族准备放弃的田地,这种机会,以前可未必有啊。”
刘裕讶道:“可是,很多将士们不知农事啊,要了地也没用,以前不是都要把那些赏赐之地转卖给世家高门,或者让他们代管吗?”
刘穆之笑了起来:“寄奴啊,此一时彼一时,以前立功得爵的是你和铁牛这样的人,本就不会种地,而且得的爵都是五等爵这样的高级爵位,分封动不动就是几十上百顷地,家中如果没有雇佣佃农,当然无法打理。”
“可现在这种情况,立功的将士成千上万,以军功都很难得到高级爵位,很可能就是一些不能世袭的民爵而已,这些爵位不过多分个几十亩地,完全可以自种,而且,以前世家门阀为了把地再抢回手里,巧取豪夺,尤其是会在灌溉的水源和肥料,以及种子和农具上做手脚,逼得大家只能放弃这些土地,但这回不一样了,要是世家主动放弃这些庄园田地,又怎么还会用这些招数呢?”
刘裕看着刘穆之:“那这回你可得盯紧了,所有的法令和爵位占地,要严格执行,这次立功新得的爵位,我要亲自过目,要占江北的地,得拿出起码一半面积的吴地庄园来进行置换,总不可能便宜全让世家高门占了。”
刘穆之点了点头:“这是一定的,我敢这样跟你说,就是计算过这些利益的分配,吴地开发多年,有些地方已经不如刚刚开发的江北六郡土地肥沃,世家子弟们有换新地的机会,是求之不得的,只不过,现在占便宜容易,以后想再换回来可就难了,只要我们控制好爵位是何处,封地在何处,就可以慢慢地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