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到新的战争中,很多人恐怕就不愿意了呢。”
刘敬宣点了点头:“你说的有道理,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果连续打了三四年的仗,就不能再用了,除非他得了爵,升了官成为将校,不然最好还是解甲归田的好,不过,你说的这种十万军队,全靠天下百姓自愿从军,每年要有十几万人参军报国,这恐怕不容易吧,当年组建北府军,八万人可是以高过普通将士三倍的军饷,这样的条件都花了半年时间才成军的,现在大晋的条件和户口可能还不如当年淝水之战的时候,你确定可以组建这样规模的大军?”
刘裕正色道:“这就需要给义务兵足够的好处了,这第一个好处,肯定是当兵的这几年免税免役,服完兵役之后,终身可以免役,加上之前成丁前训练时掌握的军事技能,锻炼出来的强壮身体,那就会在村里非常有优势,即使没有立功得爵,也会成为村中的强者,不容易受欺负了。”
“这第二个好处嘛,就是在军队时,可以按我刚才说的那样,学习到文化知识,能识文断字,在国家没有能力全面普及庠序,官学之前,在军中是平民子弟可以接受到文化教育的最好途径,这样从军中退伍之后,也成了半个士人了,只此一条,就足以让想当兵的人,年年挤破头!”
刘敬宣满意地摸着自己的胡子:“这些好处确实利害,等于是把文武两方面的培养资源,都向普通人开放了,那军队就成了一个学校,肯定会让人挤破头,为了能当义务兵,那肯定全民健身,个个习武啊,我晋军的兵源,是不用愁啦。”
大城落户大不易
刘裕点了点头,说道:“如果是需要武力,军人,那以义务兵役的方式,是最合适的,不管是当兵还是种地,有一把子力气,有个好身体是必须的,我们可以效仿汉朝的制度,在边境地区和建康,江陵这些重镇的周围,先行试点这种义务兵役制度,让这些地方的百姓全民军训,而这些军训,可以由退伍后分散到这些地方的老兵们来负责,以他们作为各乡的训练员,人尽其用。”
刘敬宣哈哈一笑:“这样可真的是太好了,你们京口当年人皆习武,就是靠退伍回家的老兵们的,而我自幼在山寨里长大,少年时练的功,也是寨中的叔伯们所传授的,只不过,边境地区人皆习战,是因为接壤胡虏,为了自保必须要学的,可是放在重要的城镇周围,尤其是建康,江陵这样的核心城市,本地的百姓愿意这样做吗?”
刘裕的眼中冷芒一闪:“我没说是在城中的百姓,而是说城边上的百姓,大城市往往人口集中,但周围的土地很多是被世家,士族所占据,我们以后需要把这些大城市边上的土地,分配给有功的将士,让他们不至于去偏远之地落户,如果是在大城市边上,那土地的产出,就很容易地能卖到城中,赚更多的钱,这也有利于他们的生活。”
刘敬宣双眼一亮:“对啊,建康城中的菜价,米价都要比其他地方的贵很多,城中的达官贵人多了,自然就能卖这些米粮菜果,卖出更高的价,在建康,很多这方面的生意其实是控制在希乐手中的,他的不少部下退伍后,就去建康周围落户,然后控制了城外向城中运粮的交通渠道,甚至是垄断了菜市口,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个赚钱的好行当。”
刘裕正色道:“以后这些事关民生的渠道,必须要牢牢地控制在朝廷的手中,不能给某个人,或者是某些人私有,京城周围,包括江陵这样的中心城市的周围,如果有个几千,上万的老兵落户,那不仅可以把本地的所产出,控制在我们自己放心的人手中,而且他们也可以起一个编外军队,拱卫京城的作用,一旦有事,就可以防御贼人的突袭,这回的建康保卫战,其实如果没有希乐的那一万多地下军团,也是守不住的。”
刘敬宣哈哈一笑:“当年妖贼也是突袭建康,你孤身一人,带了几百名兄弟一路狂奔到了京口,组织起了当地数千百姓,打开武库拿起武器防守,一战而挫妖贼之锋锐,也是化解了妖贼最利害的一次攻势,也是靠这些编外军队呢。这点我完全同意,不过这样一来,不是国家的产兵之地,仍然是集中在那几个少数的地区,不是普及天下,普及全民呢?”
刘裕勾了勾嘴角:“这就跟商鞅的陡木立信一样,先搞些试点,让全天下的百姓看到,当兵是有前途,有出路的,哪怕是退伍还乡,仍然可以到大城市边上生活,仍然可以过人上人的好日子呢。”
刘敬宣笑道:“是啊,乡下人其实是没啥见识的,以为到了京城,天子脚下,那就可以飞黄腾达了,这比退伍还乡后,能多分田地,当上乡吏,其实是更有吸引力的,不过,如此一来,岂不是京城附近的地很快不够分了呢?”
刘裕淡然道:“建康居,大不易,这是必须的,无论是城中的世家子弟,还是城外的有功将士,他们能在京城落户生存,首要的是得靠自己的爵位,还有随之带来的免税,免役这些权力,不然很难长久生存,如果自己立功在京城落户,而连续两三代子孙不思进取,当个纯粹的农夫,那就让他在本地无法立足,只能交还田地离开,我们可以用其他地方更多的土地,来换这些无法在本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