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的佘掌柜也道:“蒜蓉蒸虾虽然不如油焖大虾那些重口味火爆,但在青州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过青州有钱人不如扬州多,第一次就先要个两千斤吧,还请穗恭人安排。”
程弯弯笑着道:“这鳌虾都是现捉,存活率会更高,明日太阳升起之时定给两位准备妥当,如何?”
两人自然应允,正好也可以看看大河镇还有没有别的商机。
程弯弯写了出货单,再让吴小锤安排人去抓鳌虾。
李家沟的那些村民们筹备了大半年,还一文钱都没赚到,程弯弯自然是优先收购他们养殖的虾。
还是和去年一样,鳌虾收购价八百文,她这里抽一层的利,也就是说,李家沟的人每卖出一斤鳌虾,就能拿七百余文,净赚达五百多文钱,这笔钱,对一辈子在土里刨食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巨大的数字了。
李家沟的人沉浸在浓浓的喜悦之中。
差不多六月热起来的时候,西红柿也慢慢红了,只要是种植了西红柿的村庄,也有了额外一大笔的进项。
至于土豆,成熟收获的稍微晚一些,还得再等等,但村民们知道,只要是穗恭人让他们种植的作物,就一定能卖上高价。
鳌虾中毒事件
整个平安县,除了大河镇的剩余三十五个村子的经济,也都被带动起来了。
只要村民们种植新作物出售,程弯弯这边都能抽取一层盈利,小钱叠加起来,也成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当然,最火爆的当属鳌虾。
去年鳌虾只是短暂上市,许多人闻其名,想要吃的时候,却已经过季了,都等着今年大快朵颐。
扬州本就是最热闹的富庶之地,因为鳌虾,再一次聚集了各地有钱人,食客越来越多,扬州对鳌虾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
李家沟村民们家中池塘里差不多大的鳌虾都已经抓完了,需要再等一个月才能有新鳌虾长成。
正好程弯弯的那五十亩池塘里的鳌虾成熟,可以接上茬,不然鳌虾一断供,就很容易出些没必要的问题。
她将个头大的、品相好的鳌虾单独选出来,这些,是要进贡给京城的贡品。
大河镇有优先种植养殖新物种的资格,但同时,也需要每年上贡。
放在以前,她会心疼这些免费送去的贡品,不过现在,赚的钱越多,她就越不当回事了。
因为有贡品这个名头,鳌虾才能立于高端的位置,才能吸引更多的食客,她自然也能赚回本。
“这里一共是一万二千斤。”吴小锤在账本上记录着数据,“今晚出发,三天后的凌晨能到扬州码头,下一批的鳌虾明晚开始捕捉,后天凌晨出发送去……”
程弯弯点头:“照这个趋势,看来今年无法扩大鳌虾代理人,不然根本就供不上。”
光是扬州和青州两个地方,他们就忙的马不停蹄,要是再多一个地区代理人,把李家沟全都挖了养虾,估计都还不够。
不过养虾这么挣钱,到年底的时候,肯定会有不少人前来购买虾苗,扩张养殖的事就不需要她来操心了。
七月初十,上一季度的账本和分红纷纷送来。
镇子里的松花蛋、卤味、冰粉、各类小吃等大赚几千两银子,肥皂工坊和护肤品工坊这两样加起来,三个月的收益竟然破了十万两银子,大河宴的收入非常可观,鳌虾也赚了三四万两……她的私人库房中的银子,直逼三十万两,且这些都是可流动资产。
钱家四五代经商积累下来的资产,差不多也就是这么多吧。
照这个速度下去,不出一年时间,她应该能成为云省的首富……再等个年,或许成为全国首富也未可知。
这钱放在她一个人手上也不行,她计划分成四份,每个儿子一份,另外,再置产。
具体去哪里置产,还需要再仔细思考一二。
盛夏之时,天气越来越热,程弯弯坐在院子的大树下纳凉,吃着葡萄看书,看的是阿萨布寄来的信件。
两年来,阿萨布和大宇朝的贸易往来日渐密切,通信也日渐频繁,有些书信内容涉及多方面,章大人不确定具体是什么意思时,就会把信寄过来让她帮忙翻译一二。
她除了将翻译版本寄回去,还会写一些阿萨布语言速成的教程一同寄往京城。
她自己认为,她应该算是对得起六品司宾每个月发放的俸禄。
正在翻译信件时,凝蓝从院子门口走进来:“恭人,扬州何老爷子到了,说是有重要的事情面见恭人。”
程弯弯将毛笔放下来。
自从鳌虾生意走上正轨后,何老爷子就没再亲自来大河镇了,因为扬州那边需要他坐镇。
前去扬州吃鳌虾的食客基本上都是有钱人,何老爷子自然得出面招待,哪里抽得出时间跑这么远。
天气越热,生意就越好,照理说,何老不会在这个时候过来,看来是有什么很重要的事。
程弯弯将书信合上收起来,站起身朝会客厅走去。
第一版主